中文系與寫作中心合辦之道南文學獎作家講座,於1215日邁入最終場。壓軸邀請以小說《尖叫連線》甫獲「OPENBOOK好書年度中文創作獎」的陳栢青蒞臨分享。

 

以看似饒舌的題目:「所有抵達的路徑,或祇是經過──開啟寫作的幾種方式」為主軸,看似嚴肅且規矩,但其實陳栢青只講故事、尤其是那些俏麗而誇張的故事,而不給予評判:利用生命時刻裡那些措手不及、害怕、甚或荒謬的時刻,取代宏大的文學論述或是過來人的規訓。

 

例如從菲律賓服役落腳的破爛「飯店」出發,他將靈異而魔幻的場景抽換成對「文學」的窺探與想像──由房間中三張椅子圍繞的詭異結界,聯想到寫作的界線:一個黑暗、潛伏未知與危險的境地,卻又令人感到滿溢的誘惑。於是寫作者從此出發闖蕩,利用符號開啟了不同的瞭望與對話。

 

「目的地和過程是顛倒的,要到達的是過程,真正要說的話就藏在正在說的話當中,真正珍貴的是通往目的的『過程中』。」而文學如果之所以特別,被掐緊的一個節點大概在此處,陳栢青如是闡釋。同時,作為一個良好的實踐者,陳栢青口中每段生活故事,確實都能搬演出吸睛且令人笑到不停的效果,如同一個脫口秀主持人,上下求索、博君一笑之際,文學的工夫手起刀落。

而聽眾問答時,同學提到近來文學獎與獎金獵人的狀況,出身文學獎、目前也擔任大小文學獎的評審的陳栢青說,其實過去自己就是所謂的「獎金獵人」,這並無涉是否對錯,自己是直到出版第一本書後,才逐漸淡出投稿文學獎;然而此爭議仍是回到自身關心的是「獎」還是「文學」,如果關心的是獎項,得獎即是目的,那麼想盡辦法獲獎相當合理。然而,如果你關心的是更長遠的文學寫作,這樣的寫作慣習與投獎動機就有必要深思熟慮。

 

最後,提到所謂文學獎,陳栢青說文學獎的本質就是「外表叛逆、內在傳統」,表面上可能需要靠創意、酷炫嶄新的敘事形式吸取評審目光,但作品內核討論的就是既定的主題或是某種技巧範式。然而文學獎的典律也不斷推移、轉換中,未來有更多新世代評審、創作者加入,可能重新形構不同的面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