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楷倫:兩種魚販三種人生

中文寫作中心在1014日(一)晚間,舉辦講座活動「兩種魚販三種人生」,邀請暢銷魚販作家林楷倫來到現場,以自身作品《偽魚販指南》及今年9月初發表出版的新書《廚房裡的偽魚販》為例與同學分享魚販人生點滴以及漁市人們生活的大小事。楷倫率真幽默風趣的分享,不僅引領聽眾們一窺市場魚販的生活樣貌,也更是在談笑風生之餘,將市場人們之間那份濃烈的地方情懷帶入教室。楷倫一再真切呼籲同學們有機會能多走訪市場,感受市場文化中那份獨特且細膩的人文情感。楷倫人生中曲折動人的奮鬥經歷也敦勉同學,即便面對困境,也應該要腳踏實地,莫忘初心,努力去探索生活,選擇自己能選的人生道路。


¢教你選魚:魚販養成計畫

演講一開始就能深刻感到楷倫身為魚販的專業與自信,「這是甚麼魚?」一張張色澤繽紛的生猛魚種,同學們卻普遍陌生,楷倫指出台灣明明四面環海,卻對海洋相當陌生。他向同學們分享買魚的訣竅:觀察店家陳列魚隻的方式、是否鋪放冰塊、魚的色澤和硬度。對於行家來說,光是透過摸魚的動作、看魚表面鱗片的光澤就能看出魚的新鮮度。而作為專業魚販,他也分享自己多年累積的豐厚實力,包括如何觀察客人、從介紹魚的外觀、質感到烹飪方式,都是他之所以能抓住老顧客的原因。

¢魚市人生:豪爽女人、軟爛男人

在魚市工作多年的楷倫,分享不少令人著迷的細節和人情故事。作為家庭經濟支柱的豪爽女人,家裡總有著軟爛男人。男人或許正偷偷地與其他女人眉來眼去,然而夫妻卻又能維持在奇妙的和諧之中,如此理所當然地與市場裡日複一日的喧囂共同長存。楷倫感慨說道,許多女人一肩扛下所有,都要等到老公死後才真正解脫。

楷倫笑說自己可能是現在文壇裡少數很愛寫錢的作家,但他認為這些錢不僅是利益,在市場中的利益都往往交織著情感。市場裡的家庭故事特別多,這裡不僅是魚販和客人的交易場所,也是情感交流和維持家庭和諧的重要場域。


¢魚販的職人書寫:「書寫職業,講述專業」

 在書寫市場故事的背後,楷倫更是有感於市場這塊地方裡的人際交往和社會文化。他感慨在魚販深受社會的偏見歧視,許多台灣人的觀念都帶著對味道、學歷的刻板印象,認為這不是一項值得尊重的職業。

然而楷倫指出一位優秀的魚販養成相當不易。他分享自己曾經的每日行程表,凌晨兩三點起床,工時十幾個小時,回到家都只能呼呼大睡。而賣魚所涉及的專業性更是極高,市場魚販的培養不僅涉及選魚和批貨,還涉及招呼客人、殺魚等技能。這些技術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訓練出來的。「只要不是隨便一個人能立即上手的技能,它們都是專業。」楷倫強調。他想透過寫作翻轉大家對於魚販乃至市場的既定印象,希望讓這份工作獲得應有的注視與尊重。


¢走進市場吧!海洋文化與海鮮文化的傳承

楷倫說比起大賣場,市場才是活的,它能讓你感受到季節的變換。當你告訴攤販想要如何烹調,他們會根據經驗教導你如何挑選適合的魚種。「我們都等著你來學」。市場是免費的生物課,是寶貴的飲食文化傳承的空間。楷倫表示台灣很可惜,沒有海洋文化、沒有海鮮文化,很多家庭甚至因為懼怕魚刺,從小就放棄教孩子如何吃魚。但反觀日本,不僅是懂吃魚,甚至在不同月份都還會特別吃當季的漁產。

同時楷倫也點出對於漠視漁業所引發的未來危機:魚販人口老化,老年人也不願意讓年輕人接手這份辛苦的工作。職業的歧視加上對海鮮的陌生,楷倫透過書寫苦口婆心地教育和疾呼,希望台灣的海洋文化能獲得重視與發展。

¢結語:「我是魚販,也是作家。」

回顧過去的歲月,楷倫感慨表示,人生的每一個轉折都讓他深刻感受到,生活並不會如我們所願般順遂。賣魚讓他發現原來不喜歡的事仍可以繼續做下去的,你只要做到成為習慣、成為專業,就無關乎喜歡與否了。「專業」的力量在於它可以讓我們更有效率地完成任務,從而釋放出更多的時間來追求夢想。

他表示自己正是因為習得了魚販的專業技能,現在才得以自由調配工時,發展自己的寫作興趣。

而除了專業,讓他走上寫作的還有孩子。楷倫回憶起當時太過專注於拚事業,卻因為兒子一句「爸爸為甚麼不陪我玩」而警醒,如果完全沒有參與孩子的童年,那自己豈不是就像自己那缺席的父親一樣?「生命應該花在最值得的地方。」楷倫有感說著。他說當時砍掉一半工作量的決定不僅讓他得以陪伴家人,更開始有空能專心寫作。「成為作家是孩子送給我的禮物」

現在的他,不僅是一位魚販,還是一名作家。他希望通過自己的經歷大家能明白:路不只一條,無論是專業的魚販還是作家,只要用心,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道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