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/7午後,陳鈺淇老師帶領政大師生走一趟南京西路,從相當獨特的「怪談」與「美食」為主題,帶來一場跳tone的異色導覽。
第一站是老師所任職的「光點台北」。如今是古蹟活化的電影院,前身則是美國前大使館。老師不但帶大家認識館內建築特色也提及荒廢期間之鬼故事,甚至連庭園榕樹生態與鯉魚池的前世今生都不放過!而在館前的車水馬龍的中山北路則是老師口中的「權力大道」。在日本時代此路為圓山通向神社的敕使街道,戰後更是蔣中正每日從陽明山往返總統府的必經道路,沒有設立天橋便是防範刺殺的安全考量。
過個馬路後,一座殘壁矗立前方。但別看它如今破敗如斯,過去可是往來無白丁的中藥大亨──陳茂通住所「紅葉園」。刻意選在日本富商雲集的條通區域居住,陳茂通的本島人文化實力宣言不言而喻。然而這麼一座充滿故事的宅邸卻是文資保存界的一道傷疤。輾轉於正名與遷移爭議之中,紅葉園黯然退場。萬幸的是拆卸後的建物本身還躺在正大尼龍公司的某間倉庫裡,未來有一天或許便會重見天日。
下一站我們走入「林森公園」。鈺淇老師有感而發說道此地遠不只是表面上的綠意盎然,地下的故事不勝唏噓。首先我們會先注意到兩處突兀之處。一個是台灣公園少見的岳飛像。有一說是日本時代相對總督府東北角為「鬼門」做為「人柱」的乃木希典之母,有種咒術對戰的意味。另一景是高低兩座鳥居。在日本時代,此地是許多知名人士下葬之處,包含工作狂的總督明石元二郎,藝術家黃土水等。
而戰後大量山東移民遷台後,此墓園更是變得魔幻起來。墓碑做梁柱、鳥居當晾衣桿,窮比鬼可怕,無處可去的移民就地取材,佔地為家。然而隨著台北都市蓬勃發展,此地市容已不堪入目。最後在一把大火下,長期抗議拒絕迫遷的居民與地景一同消亡。
最後一站我們來到建成圓環。如今是一座寧夏夜市旁的噴水池廣場,過去卻是車水馬龍,號稱台北之胃的庶民美食誕生地。從日本時代的照片中我們看見一個眼花撩亂的美食天堂。各色和、洋菓子,各式台式糕餅,楊桃汁、水梨汁甚至是冰滴咖啡的小攤。甜點攤車上的玻璃彩繪裝飾典雅精緻。多位名人都曾是座上賓,附近有大中華戲院歌仔戲,說唱藝人楊秀卿自言為其創作養分之所在。可惜的是曾經輝煌一時的圓環歷經重慶北路的拓寬及1993、1999的兩次大火,加上錯誤的政策導致圓環久久無法起死回生,最後才改建為如今之公園。
鈺淇老師想起小時候隨父母來圓環大啖美食的記憶裡,大家來此地往往吃的是個人情味,你不用站起身,招呼一下便有各家美食直接送上桌。
台北的故事遠不是一次走讀就能道盡,鈺淇老師透過其豐富的文史知識與在地生長的記憶,帶我們一窺從日本時代到戰後,台北地貌的改頭換面。其實任何人事物終將消逝,但鈺淇老師更在意的是大家有沒有好好保存能訴說歷史的痕跡。走讀後她想起忘了與大家分享的感言,台北做為台灣首都,卻遲遲沒有一座城市博物館,這是相當可惜的事,她希望台北能建立起屬於自己的城市博物館,不只是能夠建立起城市品牌(City Brand)對外的觀光行銷,也是讓這些已經消逝的地景、歷史記憶不至於消散在時代的洪流中,而是能有一處安放的所在,予後人追憶及訴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