由中文系主辦之第43屆道南文學獎決審會議,於5月24日、5月31日在百年樓330111視聽室舉行。道南文學獎為全國校園文學獎中具標竿性之獎項,創辦43年來深受眾多學者、知名作家的支持,可謂培育文壇新星之搖籃。本屆誠邀多名學者、作家、主編等擔任決審會議評審,包括新詩組評審陳義芝、焦桐、方群;散文組評審徐國能、吳鈞堯、林文義;小說組評審宇文正、阿盛、李瑞騰。

中文系系主任張堂錡於開幕式時提及,道南文學獎一路以來累積時間與歷史的重量,期盼優良傳統能延續下去。第一場次新詩組由陳義芝擔任主席。評審焦桐勉勵創作者勤於閱讀現代詩集以獲得更多啟發,並提醒在創作時應留意作品的完整性與統一性,避免呈現紛亂的景象。方群則提出本屆稿件主題多為死亡或對個人及社會病症的感懷,不妨思索除了上述是否尚有能夠發掘的空間。同時期許寫作路上能有更多同行者。陳義芝說明其評分標準著重於語言的表達,叮嚀創作者需留心創意與溝通技巧的平衡。經過一番講評後,新詩組首獎最後由法律系吳昕愷的〈日曆〉拔得頭籌,該作備受評審青睞,內容為感傷逝去的愛情,語言清晰自然、細節處理到位。貳獎為中文系游俐榛的〈死亡現場書寫〉,其書寫屍體,文字經營巧妙、意念表達得宜,兼具反思力。參獎中文系陳昱靜的〈面紗──用以哀悼〉描寫戰爭以反映現實,情感節制並給出適度留白。

第二場次散文組由徐國能主持,他指出校園文學獎的一貫特色即作者往往將自身置於文章中心,感觸強烈且情緒飽滿,並說明其評分標準在於閱讀過程中是否能喚起新的觸動與發想。評審吳鈞堯將散文比喻為水珠,能甩開身上需要安頓與治癒的部分,綻放美麗水花,並認為本屆作品水準整齊,姿態多樣且各有千秋。林文義表示入圍十二篇作品呈現十二種風景,並無刻意模仿他人,創意十足。經評審熱烈討論後,散文組首獎由東南亞語文學程泰文組的許紫涵獲獎,其作品〈除夕夜抓漏〉採取客觀冷靜的口吻訴說生命創傷,以內在流動驅動外在事件,善於比喻,意象動人。貳獎為英文系常維禕的〈橘子不是誰的水果〉,該作以微妙方式描繪女同情誼,探討攝影背後的權力關係,主客觀層次豐富,頗含思考深度。參獎是台文所張貽婷的〈人造母親〉,風格科技感鮮明且具張力,以自身經驗反思現當代女性議題,引人入勝。

第三場次短篇小說組由李瑞騰擔任主席。本屆作品展現的傑出水準獲得評審宇文正的表揚與肯定,其指出當中涵蓋時代浪潮下青年的處境、身體書寫、愛情、以及城鄉差距等豐富題材。阿盛認為同學們能在大學時期寫出這樣的作品,程度相當不錯。李瑞騰則提到本屆作品中仍保有傳統型態的題材,但絕大多數內容皆呈現出新時代的思維。在評審們針對作品交流意見與商討後,短篇小說組首獎由中文系蕭崇富〈找窗記〉摘得桂冠。該作以「窗」比喻情感和生活,反映現代青年的真實寫照,語言清晰且結構安排巧妙,獲評審嘉許。貳獎是傳播所盛華婕的〈膜 範 生〉,內容從兩位不同年齡層女性的身體經驗出發,描寫女性在傳統框架下的掙扎與對抗,佈局頗富巧思,且具強烈反諷效果。參獎為傳播學院林鈺喬的〈父親的顏色〉,作為女同志的主角在罹患暫時性失聰後,擁有了能看出人們情緒的超能力。作者善於運用聲音與色彩,其不落窠臼的寫作技巧十分出色。 


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