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寫作中心在3月21日晚間,邀請台大台文系副教授,同時是《出版島讀》一書的主編張俐璇,主講「在通往字的道路上——談《出版島讀:臺灣人文出版的百年江湖》」,分享台灣第一本百年出版史的企劃與編輯歷程,並導覽書中四大歷史時期的出版事件。
《出版島讀》的當代意義
本書的出版計劃來自於台灣文學館的特展「江湖有字在──臺灣人文出版史特展」。一般展覽習慣搭配「展示圖錄」供觀眾索取,但張俐璇老師在過去策展的經驗中,覺察到展覽能夠承載的文字量有限,因此從2020年開始,台文館啟動「推廣延伸專書」計畫,期待呈現出特展背後更詳盡的研究與論述。此外,本書的出版也補足了台灣出版研究長期缺漏的一塊:過去關於台灣出版史研究的書籍,多半為集結各家出版社文章成書,如文訊出版的《台灣人文出版社30家》,而縱論視角的歷史研究,反倒是中國學者辛廣偉於2000年率先出版《台灣出版史》,在這樣的缺憾之下,促使張俐璇老師廣邀22位橫跨老、中、青三代的台灣文學研究者,致力於「合寫島嶼的未竟之書」。
台灣出版史四大時期
《出版島讀》全書架構共分四個時期:
- 在島嶼種字(1880~1945年):清領到日治時期
- 字的遍地生根(1945~1978年):冷戰前期
- 字的繁花盛開(1979~1991年):冷戰後期
- 寫給未來的字(1992~2022年):刑法一百條修正,白恐結束;著作權法修訂;首座BBS在中山大學啟用
張俐璇老師從種字時期講起。台灣的出版史就從第一座正式啟用的活字印刷機開始,馬雅各醫師於1881年寄送11箱零件,由巴克禮博士於1884年組裝完成,並於1885年出版《台灣府城教會報》,是為台灣第一份報紙。因此,台灣的出版創始期,便由多元語言共構而成。
在生根時期,由於戒嚴的政治背景,結合國民黨的黨國教育,人人必讀三民主義的前提下,催生出俗稱「五大」出版社的商務、中華、世界、開明和正中;與其相對,則是由林海音領銜的「五小」出版社:純文學、大地、爾雅、洪範和九歌。此外,戒嚴時期的各種「禁書」政策,也讓張俐璇老師帶領台大台文所同學設計出一款桌遊「文壇封鎖中」,將諸如幫助白色恐怖受難者的新生副刊主編童尚經,和林海音的「船長事件」等編入其中。
而在盛開時期,則可一虧解嚴以後的社會局勢,諸如麥當勞來台、十大建設完成和金庸解禁,同時也反映在出版業的興盛之上,如金石堂等連鎖書店大舉擴張,六七年級生記憶中的《漢聲中國童話》、《漢聲小百科》,建構出了「大套書時代」的輝煌。
進入到「寫給未來的字」,出版業過去三十年的發展,則是由《著作權》新法於1994年6月12日實施的「大限」所劃定,開始多元化發展,走出「大型集團化」和「微型個人化」兩條主要路線。
彷彿搭乘時光列車,張俐璇老師在兩個小時的講座中,帶領讀者領略百年來台灣出版業的驚心動魄與精彩非凡,就像張俐璇老師非常喜歡的特展標題和英文翻譯——字在江湖,In Words We Thrive;因為過去歷史中有許多人不畏艱辛,仍要將字出版,才造就了這般自由興盛的江湖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江湖有字在──臺灣人文出版史特展
展期:2022/07/22~2023/05/21
地點:國立台灣文學館-展覽室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