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寫作中心於429日晚間,舉辦「見微知著:書評寫作的眉眉角角」專題演講,拉開為期一個月的「論文月」活動序幕。首場請到台大中文系兼任教師陳建男老師,分享書評寫作撰寫的大小事。 

演講開始,老師先對書評做了簡明定義:「對於一本著作,從歷史脈絡、分析歸納、系統辨析、獨特觀點等各方面切入與綜觀,予以定位與評價。」而書籍類型百百種,老師分為主要四種介紹,分別是報導型書評、專業型書評、學術書評、網路書評。除了字數上的差異,分門別類的書評所引起的作用也不盡相同,而\同學們最易檢索到的網路書評,老師亦特別提醒,網路書評因規定不嚴格,若是沒有專業把關,內容容易良莠不齊,閱讀時須更有批判性。 

藉由以上介紹,帶領聽者進入書評的想像,而如何撰寫一篇書評?便來到演講的重頭戲,老師也提醒,對於書評初心者,可以先鍛鍊自己撰寫「導讀」、「概述」的能力,確認自己能夠捕捉到書籍、文章的重點,以避免寫成零碎的讀後感或心得。書評寫作的出發點,和寫作論文相似,都從緊扣「問題意識」出發。老師更喜歡用閱讀的「斷裂經驗」稱之──「閱讀後和原先習以為常的想法斷裂之處在哪裡?」從感受最強的地方切入,就作品內涵、主題、手法做分析詮釋,而寫作實務上許多小細節,老師也一一告知說明,例如,應避免過多的個人經驗發揮、就書論書,不涉及人身攻擊等等。 

聽完深入淺出的分享,同學對「書評」有更深刻的理解。其中一名同學問詢問影評與書評的差別,老師回答:電影是一個由多元媒介所組成的,影評除了劇情本身之外,也會牽涉到燈光、音樂、場景、意象的視覺層次的鋪展,因此與書評寫作較不同,但和書評相同的是盡量都不要在劇情上暴雷。 

演講最後,老師鼓勵大家廣泛閱讀、多方嘗試,培養鑑賞與評論的眼光,並且拿起筆練習,當作訓練撰寫論文的文獻回顧,提煉出最精要之處,寫完後可分享給周遭的人看、聽取閱畢後的建議,能夠更深入知悉自己的盲點,並逐步在書寫與閱讀間有更精準地體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