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寫作中心於21日晚間舉辦講座,邀請長期耕耘漫畫出版的大辣文化總編黃健和,蒞臨與談台灣漫畫產業的今昔場景,其中又以「女性」創作者、從業人員扮演的角色為主軸貫穿。

 

如同前行介紹所說的:「台灣漫畫在上個世紀,基本上是男性天下,你可能看過眾多漫畫作者:如鄭問、敖幼祥、蔡志忠……等。然而上世紀的女性漫畫作者僅有少數可能被記住:如老瓊、任正華、游素蘭......」而不僅只在台灣,其他國家的漫畫創作者也有類似發展的景況。

 

黃健和補充,上個世紀受眾喜愛、需要的是大眾故事,男性創作者藉由如《灌籃高手》、《七龍珠》屬於「虛構〈fiction〉」的作品鋒芒展露。然而隨時間轉入2000年,女性創作者在生活中找到自己說故事的方式,在不同的生活細節中雕刻出歷史、社會關係的深度,如伊朗裔法籍漫畫家瑪嘉‧莎塔碧的自傳體漫畫《茉莉人生》,就從個人的家庭生活,帶到兩伊戰爭、伊斯蘭教派衝突的大敘事。

 

以台灣的狀況觀之,黃健和認為新一代女性作者更務實,柔軟的對話方式與能量容易被看見,且相對於過去台灣漫畫創作者,集中以復興美工體系出身為多的傾向,新世代女性創作者多半學歷較高、領域多元。如擅長說故事、以大溪為題材的左萱《神之鄉》、原主攻插畫、後轉為漫畫的陳沛珛《暫時先這樣》、Pam Pam Liu《癌症好朋友》、水晶孔《流浪小孩》等作,都是優秀傑出的新作品。

 

身處分眾年代,黃健和坦言比起過去,即便都是漫畫閱讀者,喜愛且關心的作者交集圈不大,每個人閱讀的目標都不同,然也因此更令人期待未來躍上舞台的創作者,會有更多元的觸角與關懷命題。

 

講座尾聲,黃健和回應如果有志創作,是否有年齡門檻的限制提問。他先說明大辣合作的插畫家,主要有2個族群:一群是50歲以上的男性、一則是30歲以下的女性,兩個族群相差甚大,其實沒有時間限制:「當你有天醒來發現自己沒畫漫畫會死,全身不對勁的話,你下定決心提筆開始,那天就是你成為漫畫家的一天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