寫作中心第二場講座於317日晚間舉行,邀請香港詩人陸穎魚演講。因結婚定居台灣的他,除了寫作、出版自己的詩,也於中山站赤峰街開了詩集專賣的「詩生活」書店,提供愛詩人一個交流園地。

 

演講開始前,陸穎魚帶來自己首本詩集《淡水月亮》十周年復刻版,漸層蜜桃色的封面收闔了陸穎魚的少作,也增添近期為香港反送中事件寫下的詩句。而本次演講如同《淡水月亮》濃縮版,除了回顧陸穎魚寫詩歷程,更直面記錄香港社會發生的血淚。

 

以「詩‧生活‧政治」為主軸,陸穎魚先點出生活跟政治關係密切,他提到生活/生命最重要的無非是: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?如何跟社會建立關係?而這些答案會逐漸形塑出自己的立場、打磨出自身的價值觀與風格,因此不可能不懂生活與政治,卻跟人聊詩。

 

她認為寫詩的過程是一個很好的功課、練習,可以更深層的思考情緒,也是一種重新裝配情緒的方式。如講述快樂、悲傷時,必須先一層層拆解、組裝,再用意象包裝成文字表達,而寫作的動力就如同體內不吐不快的欲望,必須表述出來才能暢快繼續生活般,促成了詩人一首又一首的作品;然而她也提到詩人創作時,應該要有持續的鑿掘,相同主題耕耘越深,才能促進自身的理解,並呈現更多元的面貌。

 

最後,則是關於政治詩的創作,陸穎魚認為因為易留流於標語式的寫作,政治詩難度相當高。但自去年開始,在台灣看香港的處境「不在場」,想記錄的欲望讓她陸續寫作〈催淚彈〉、〈游泳少女〉、〈我城〉等作品,在這些作品中投射對家鄉的沉痛與熱愛。而回到這場演講的題名:「寧願最後徒勞無功,也不選擇無動於衷」香港抗爭期間,一句由抗爭者噴漆塗牆的話語,讓陸穎魚反思文學寫作的過程如是:「在任何時代,很多人都說『文學無用』,這話好像就是對應『徒勞無功』,但即使如此,我們依然相信文學創作,也一直堅持以各種文字及藝術創作去介入時代與生活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