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寫作中心有幸在3月13日有幸請到聞天祥老師,來和同學談論電影。這場是本學期以電影為題的讀享夜前導講座——從閒聊到詮釋,我們該如何撰寫影評?


16歲時,聞天祥老師開始寫作影評投稿,第一篇評論電影的文章,順利在《世界電影》刊出,敲開他作為影評人的第一塊磚。「非常神奇,當時不分雜誌還是報紙,負責的編輯不太管你年紀大小,只要寫得好,稿子就有機會刊登出來。」時任《中時晚報》的黃寤蘭,到後來《聯合報》的藍祖蔚,都給過當年的聞天祥老師極大的寫作空間。


他在大學時讀中文系,創電影社,這種在當時看似風馬牛不相及,甚至有點離經叛道的行為,是老師年輕時就深入心底的意念:反對標準答案,叛逆青春。這也成為他日後所有行動的根基。聞天祥老師表示:「要時常問自己在標準答案之外,自己還會什麼?」


聞天祥老師談到,自己的寫作訓練來自「影評文章」本身,並沒有特別以誰為師。多寫,嘗試不使用艱澀詞彙,風格盡量白話、生動,以主打點與次要點長期訓練自身文章的架構與濃稠度,「如何讀通,讓電影成為自己的一部分,自然就會找到自己的一套做法。」老師笑笑的說著。「看電影」並非純屬娛樂。對他們來說,觀影是興趣、是工作,更是信仰。每看一部電影,都像是參拜,而影展就是週期性的慶典,祭典。將影評寫作禱告詞,訴說你對電影濃烈的愛。